涂料配方,胶粘剂配方,防水技术,化工建材,专利 涂料配方,胶粘剂配方,白乳胶,建筑胶,胶粉,腻子,防水技术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技术简介 技术培训 原料销售 机械设备 文献光盘 留言咨询 付款联系方式
胶粘制品 建筑涂料 艺术涂料 保温材料 防水材料 胶粉系列 仿瓷腻子 填缝剂 瓷砖胶 白乳胶 建筑胶 砂浆王 人造石
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作者:涂料胶粘技术研究网     更新时间:2008-03-13 12:41:34

作者:李 明,刘 铁

1 前 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压敏胶被大量使用以来,由于其特殊的使用性能和效果,现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各种封箱带、标签、保护胶带、装饰板以及保温层等等。随着压敏胶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压敏胶的品种也不断地增加。目前工业化的品种从化合物类型分类主要有橡胶型、丙烯酸酯型和有机硅型等;而从剂型上分类主要有溶剂型、乳液型(水分散型)和热熔型等。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水作溶剂的乳液型和无溶剂的热熔型无疑是发展方向。
  而目前,就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指标和对一些特殊性能的要求以及溶剂回收的环保装置的完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仍占主导的地位,因此,高性能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料
  丙烯酸丁酯BA,纯度99.9%;丙烯酸异辛酯2-EHA,纯度99.8%;丙烯酸羟乙酯2-HEA,纯度98.5%;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纯度99.9%;醋酸乙酯EtAc,纯度99.82%;甲苯,纯度99.91%;过氧化苯甲酰,纯度99.1%;石油树脂牌号NP-S;交联剂自制。
2.2 合成工艺
  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温度计、N2导管的四口瓶中,加入计量的上述各种原料,通入N2,搅拌、升温,当温度升至78℃时,聚合反应开始,在此温度下回流反应5h,然后再加入部分引发剂,把反应物温度升至85℃后再反应1h,使未反应单体进一步反应完全后,冷却,当温度降到30℃后加入增粘树脂,待溶解均匀之后过滤得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2.3 性能测试方法
因为本试验是在日本学习期间所作,所以测试的方法是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2.3.1 样片的制作根据JIS-1008标准制作。
2.3.2 180o剥离根据JIS-1009标准测试。
2.3.3 持粘力根据JIS-1010标准测试。
2.3.4 快粘力根据JIS-1011标准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溶剂对胶粘剂粘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影响聚合物粘度的因素非常多,如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和搅拌状态等,在本试验中,我们研究的是被忽略的溶剂对胶粘剂粘度的影响。在固定其它条件之后只改变溶剂中甲苯与醋酸乙酯的比例,就得到了不同粘度的胶粘剂,见表1。



  从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单体配比的情况下,溶剂的配比变化对胶粘剂的粘度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变化甲苯与醋酸乙酯的比例来设计出适合涂布性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3.2 交联剂对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我们采用上述合成的C配方分胶粘剂,加入不同比例的交联剂,其测试结果如表2。从表2的测试结果看出,随着交联剂量的增加,快粘性下降,这是因为内交联密度增大的原因所致。而持粘性当交联剂低于1.0以下时没有达到规定的时间就全部脱落,加入量超过1.0以后持粘合格,这是因为当交联剂不足时胶粘剂的粘接力小所致。在剥离方面,虽然在1.0时强度最大,但在试验板上却残留胶,这说明胶粘剂的内聚力不够。从综合数据平衡来看,交联剂的加入量为2.0%时为最佳。
3.3 增粘树脂对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采用胶粘剂C,交联剂的使用量为2.0%,增粘树脂为日本石油树脂NPS,不同增粘树脂的添加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见表3。


  

  
  
    从上述结果中看出,增粘树脂的加入对持粘无影响,而快粘性随着树脂量的增加而降低,剥离强度却随着树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其综合性能的平衡来决定增粘树脂的加入量。
4 结 论
  (1)在相同的含固量和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改变甲苯和醋酸乙酯的比例可使胶粘剂的粘度变化,即随着醋酸乙酯的增加而增大。
  (2)交联剂可以提高压敏胶的内聚力,改善其粘接性能,最佳用量为2.0%。
  (3)增粘树脂可以提高压敏胶的剥离强度,但从性能平衡来看以15%~30%为佳。

上一篇:一种纸管用高强快干型乳液胶粘剂的研制
下一篇:高性能书钉胶粘剂的配制
网站首页 | 技术简介 | 技术培训 | 原料销售 | 机械设备 | 文献光盘 | 技术研究 | 技术网站 | 留言咨询 | 付款方式
涂料胶粘技术研究网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姑娘桥村28号   业务QQ:459938716
联系电话:0571-86603302,22866826  传真:0571-86624586
版权所有:©2009 杭州创源化工技术研究所    浙ICP备09028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