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配方,胶粘剂配方,防水技术,化工建材,专利 涂料配方,胶粘剂配方,白乳胶,建筑胶,胶粉,腻子,防水技术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技术简介 技术培训 原料销售 机械设备 文献光盘 留言咨询 付款联系方式
胶粘制品 建筑涂料 艺术涂料 保温材料 防水材料 胶粉系列 仿瓷腻子 填缝剂 瓷砖胶 白乳胶 建筑胶 砂浆王 人造石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用技术讲座
光盘售价:  出版:涂料胶粘技术研究网  订购电话:0571-86603302
1、本页为专利名称列表,如果需要全文、更多列表、最新专利请联系我们。
2、以下所有专利技术资料集成在一张光碟里面提供。什么是专利全文,点击这里查看!
3、我们只提供技术资料检索服务,不代表任何权利的转让。
4、专利技资料均为国家专利全文说明书。含技术配方、工艺、质量标准、说明书附图等。
5、交付方式:款到发货。通过快递公司或邮局EMS快递。
6、我站提供的专利技术全文资料仅供用于对行业技术先进性的了解、科学研究或实验。










w
w
w
.
3
1
0
0
5
2
.
c
o
m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以聚丙烯酸乳液、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和各种添加剂组成的有机液料,再与高铁高铝水泥、石英砂及各种添加料组成的无机粉料制成的双组份水性建筑防水涂料(简称JS防水涂料)。
    一.外观质量及物理性能要求
    1.质量要求:
    液料为均匀、无结块、无颗粒的乳白色液体,一般为桶装,每桶净重30kg。
    粉料为均匀、无颗粒、无杂质的灰色或白色粉末,一般为袋装,每箱3袋,每袋7kg。
    以上两种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的成品为乳白色或浅灰色的粘稠状液体,应均匀一致,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该防水涂料分为I型和Ⅱ型两种。I型产品是以聚合物为主的防水涂料,多适用于非长期浸水环境下的建筑防水工程;Ⅱ型产品是以水泥为主的防水涂料,多适用于长期浸水环境下的建筑防水工程。
    JS防水涂料出厂时要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等证件。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在建筑工程上应用。
  2.物理性能要求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建材行业标准J C/T894—2001的指标要求(见表1)

    二. JS防水涂料的特点
    1.无毒无害,属环保型防水涂料,经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可在潮湿基层施工,基层不受含水率限制,可缩短施工工期;
    3.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对基层有微小裂缝追随性强,涂层坚韧,具有明显的柔韧性;
    4.粘结力强。涂膜与基层、饰石层粘结牢固,不论涂刷在垂直面、斜面及各种基层上均有良好的粘结效果;
    5.涂料是乳白色,可按工程需要在面层涂料中掺入各种中性、无机颜料配制彩色涂层;可做彩色外墙面防水。
    6.施工工具简单,易于操作,能保证工程质量。
    三.适用范围
  该涂料由于特点决定,可在潮湿或干燥的砖石、砂浆、混凝土、金属等各种保温层、防水层(如SBS卷材、三元乙丙卷材、聚氨酯涂膜等)基层上涂刷,粘结力强,对各种新旧建筑物、构筑物,及隧道、桥梁、游泳池、水池等均可使用。
    特别是在建筑的非暴露型屋石、厨房、厕浴间以及外墙面的防水、防渗和防潮工程等更为适宜。
    四.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1)JS防水涂料必须附有产品说明书、质量检验报告。施工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应按规范规定的标准抽样复检。每10吨为一批,不足10吨也作为一批进行抽样送法定检验单位检验,抽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在建筑工程上。
    (2)本产品为非易燃易爆材料,可按一般货物运输。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暴晒、受冻,避免挤压、碰撞,保护包装完好无损。
    (3)进场的材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液料的贮存温度不应低于5℃,在正常运输、贮存条件下,贮存期不得超过6个月。
    2.机具准备
    (1)清理基层的工具:铁锹、锤子、凿子、笤帚、钢丝刷、油开刀、吹尘器、抹布等。
    (2)搅拌配料工具:台秤、搅拌桶、电动搅拌器、装料桶、壁纸刀、剪刀等。
    (3)涂料涂覆工具:滚刷、刮板、油漆刷等。
    3.技术准备
    (1)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防水工程必须由有防水资质的防水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二级或三级资质)。凡从事防水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由取得专业岗位证书的人员操作,坚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持证率。
    (2)防水基层须经过检查验收,管子根、阴阳角等部位应做成圆弧,符合涂膜防水要求。
    (3)施工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与照明,施工温度宜为5~35℃。
    五.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以厕浴间防水为例)


    2.操作工艺
    (1)清理基层: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基层,必须认真负责的彻底清扫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明水等,并随时注意保持基面的清洁干净。
    (2)配制JS防水涂料:应有专人负责配料,可按下表提供的配合比(表2),分别称出所用的液料、粉料和水的重量。装在搅拌桶内,用手提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般约5min左右,直至涂料中不含有未分散的团粒。其配合比如下:

    (3)涂刷底层防水层:用滚刷或油漆刷蘸底层涂料,均匀地涂刷在基层上,不得漏底,一般用量为0.3~0.4:kg/m2。待涂层干固后(一般以不粘脚时为准)方可进行涂刷下一道涂层。
    (4)涂刷细部附加层:对厕浴间的地漏、管根、阴阳角等容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应进行密封或增加附加层处理。
    a.嵌填密封膏:按设计要求在管根等部位的凹槽或缝隙内嵌填密封膏,要求嵌填密实,防止裹入空气,并与缝壁粘结牢固,不得有裂纹、鼓包和下榻现象。
    b.细部附加层:在地漏、管根、阴阳角和出入口部位,可铺贴一层聚酯无纺布或低碱玻纤网格布作附加增强层,其无纺布宽度不应小于300mm,搭接宽度不应小于l00mm。施工时先涂刷一道涂料,铺好附加增强层层后,上面再涂刷一道涂料。
    (5)涂刷中、面层防水涂料:按设计要求的涂层厚度和表2的防水涂料配合比,将配制好的I型或Ⅱ型JS防水涂料,均匀地涂刷在已干固的涂层上,并与上道涂层相垂直方向涂刷,以保证涂层厚度的均匀性,每遍涂料用量宜为0.8~1.0kg/m2,多遍涂料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涂膜防水层的涂刷遍数、厚度及涂料用量可参照表3控制。

    (6)自检、清扫:每间厨房、厕浴间可由2~3人独立施工,完工后操作者要先自检,有不合格的部位自己修复,直到满意为止;并认真清理下脚料和杂物,彻底打扫干净后,交付专业队和有关人员初检。
    (7)第一次蓄水试验:当面层涂膜干固48h后,可进行第一次试水。如无门槛或室内外同标高时,先用低标号砂浆在门口抹一档水条,一般高度lOOmm左右,然后蓄水,水深20~50mm,蓄水时间为24h,无渗漏为合格。
    (8)饰面层施工:蓄水试验合格后,由土建工人做饰面层施工,一般水泥砂浆抹石,可采用1:2.5或l:3的水泥砂浆,要求抹平压光;高档工程可根据设计要求,做地面砖、锦砖或其他装饰面砖。地面坡度宜为2%~3%,地漏周围的坡度为5%左右。
    (9)质量验收:饰石层完工后,由防水专业队伍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24h后不渗不漏为合格。

    六.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最适合厨房、厕浴间防水工程,材质必须符合行业标准JC/T894—2001的要求,现场抽样应复测合格,不得使用过期、受潮等假冒伪劣产品。
    检验方法:对照标准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及复检报告。
    (2)防水基层必须抹平压光,不得有空鼓、起砂、开裂、掉皮等缺陷,立墙涂料防水层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厨房、厕浴间涂膜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检验方法:针入法或切块法测量,每间抽检不少于3点。
    2.一般项目
    (1)涂层厚度应均匀一致,并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涂层不允许有脱落、开裂、露胎、孔洞、气泡或收头不严密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涂膜防水层完工后,不得有积水和渗漏水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使用JS防水涂料做厨房、厕浴间防水工程,保修期为5年。为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提倡防水施工单位试行保证期制度。
    七.成品保护
    1.严格保护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层,在未做保护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损坏防水层。
    2.地漏和各种管道要防止杂物堵塞,确保排水畅通。
    3.防水施工时,不允许把涂料污染已做好饰面的墙壁、卫生洁具、门窗等。
    八.注意事项
    1.JS防水涂料的配制与施工,必须严格按厂家说明书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制好的涂料应在3h内用完,干固的涂料不得加水搅拌再用。
    2.凡用针入法或切块法检验的部位,应用同等涂料及时修补好,以免留下隐患。
    3.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建设部第l号公告推广应用的产品、是北京市建委推荐的“四新”材料,现在全国有多家生产,严防假冒伪劣产品应用在防水工程中,否则后患无穷。

   上一篇:JS复合防水涂料的研制及其应用
   下一篇:聚合物防水涂料的检测——质量检测的方法
 热门专利技术
网站首页 | 技术简介 | 技术培训 | 原料销售 | 机械设备 | 文献光盘 | 技术研究 | 技术网站 | 留言咨询 | 付款方式
涂料胶粘技术研究网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姑娘桥村28号   业务QQ:459938716
联系电话:0571-86603302,22866826  传真:0571-86624586
版权所有:©2009 杭州创源化工技术研究所    浙ICP备09028713号